Plan C1 Opportunities and Risks機會與風險
與「選修一:動態的地球」一樣,坊間資源質素參差,概念不準確甚至錯誤屢見不鮮。此外,不少歷屆試題的題目用字和評卷參考已不適用於近年公開試。考生往往未能自行判斷所讀資源的優劣,或自行操練歷屆試題及研習評卷參考,最後在公開試分數盡失也懵然不知。
Plan C2 Managing River and Coastal Environment管理河流和海岸環境
很多同學覺得這課書很長,不值得花太多時間投資:河流及海岸地貌各十多個,河流及海岸管理措施也各有十多個。其實,這課書的重點其實很清晰,亦不需要「背大量書」。事實上,多年來DSE全港最高分的卷一題目多出自這課書。J. Yeung個人認為只要清楚明白考核方向,這課是卷一較易考取高分的一課。
Plan C3 Changing Industrial Location轉變中的工業區位
自DSE2017起,必修三的難度倍增:如DSE2017的其中6分essay要求考生分別寫出州政府 (State government) 和聯邦政府 (Federa government) 如何擴大資訊科技工業在美國發展。要在這課奪得佳積,考生要兼備「新」和「深」兩大元素:
-「新」:熟讀中美兩國工業的時事,非只讀教科書內容(引用DSE2012-19考評報告:「…單靠課本知識未必能跟上在公開考試中出現的最新消息…」)
-「深」:對中美兩國工業區位因素有極深入的研習(如DSE19 6分Essay要求考生詳盡解釋「global transport and telecommunication全球運輸和電訊的發展」對工業外判的影響、DSE2022 Essay考問「美國資源科技工業採用multi-point production多邊區位生產的原因」,以及DSE2023考核「中國鋼鐵工業5G技術及綠色技術的應用」
因應近年體目難度大增,J. Yeung筆記每年更新,教學方法和方向亦出現極大轉變。
Plan C4 Building a Sustainable City建設一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考生覺得困難,多是因為不知道這課書的考試重點。要在這課書考獲理想成績,必須讀得「新」和「深」:
「新」:這課書以時事為本,如於DSE2016、18及19考核New Development Area新發展區的可持續性及green belt(很多考生誤以為「綠化帶」等於「植數」)在香港的功能及近年政府在「發展綠化帶」上的爭議。
「深」:對每一個概念要深入研習,如DSE2017及19考核全題18分有關urban renewal市區更新、DSE2016考核全題12分香港的房屋問題、DSE20考核全題12分香港市區更新等、DSE2021-22兩年共考核36分不同新市鎮的規劃和比較。
Plan C5 Combating Famine對抗饑荒
這課是J. Yeung個人認為七個必修部分難度最高的一課。概念並不深,但題目難度卻最高。
近年題目考核考生對概念的深入度,如DSE2017及19(分別6分和4分)考核過度放牧(overgrazing) 與荒漠花(desertification) 的關係,以及DSE2021和2023考核教科書沒有提及的水土保與方法(如薩赫勒地區的Zai pit system)
Plan C6 Disappearing Green Canopy消失中的綠色樹冠
必修六課程的特徵是「短」,但難度甚高。因為這課程全部由舊制高考取出,圍繞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伐林前後轉變。但不少考生都不知道,除了概念難度高之外,其實這課書考核近年熱帶雨林的時事(如DSE2018 Oil palm plantation in Indonesia印尼雨林油棕種植園和高階應用(如DSE2020 Essay考核Plantation種植園和Shifting cultivication遷移耕作對熱帶雨林養分儲存庫影響的比較)。
Plan C7 Climate Change全球暖化
這課題的重點放在全球暖化和香港的氣候變化。如考生希望在這課題考獲佳積,必須讀得「深」和「闊」:
-「深」:對每個概念細節讀得深入,如DSE2016 Essay要求考生討論國際合作的成效。如要考獲最高級別,考生應對京都協定書 (Kyoto Protocol) 的各細節及各國在第一承諾期 (first commitment period) 的減排數量及實踐情況有深入認識。
-「闊」:要讀得夠廣,如DSE3029 Essay要求考生解釋欠發達國家在應對全球暖化上的限制。考評報告特別指出大量考生只能指出「欠資金、技術、政居不穩」等答案,而未能就不同欠發達國家的現況作出具體和深入解釋。可剪課程雖然短,但題目難度極高,易學難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