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

網上收聽

逍遙遊 (節錄) 莊子

        惠子 1 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 2,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3。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 4。剖之以為瓢 5,則瓠落無所容 6。非不呺然 7 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8。」莊子曰:「夫子固拙於 9 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10,世世以洴澼絖為事 11。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12,請與之。』客得之,以說 13 吳王。越有難14,吳王使之將 15,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 16 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 17;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18。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 19,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20!」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 21;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 22,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 23。立之塗 24,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衆所同去也 25。」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 26?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27;東西跳梁,不辟高下 28,中於機辟,死於罔罟 29。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30;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 31。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 32,廣莫之野 33,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 34;不夭斤斧,物無害者 35。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36?」

一、作者簡介

      莊子(約公元前 369—公元前 286),名周,約與孟子同時。戰國時代宋國蒙(安徽蒙城)人,曾任漆園吏。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也被稱為蒙吏、蒙莊和蒙叟。據說曾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

二、背景資料

      《莊子》當是集合莊子及莊學後人的篇章整理而成,分為內篇、外篇與雜篇。道教中奉《莊子》為經典,也稱為《南華真經》或《南華經》。據司馬遷《史記》所載,《莊子》有十餘萬言,由漢至晉之間,都是五十二篇。今本所見《莊子》則是三十三篇,七萬餘言,應是郭象作注時所編定。歷代《莊子》注本,以郭象注、成玄英疏最為重要。嚴靈峰所編《無求備齋莊子集成》正、續二編已經多達數百部注本。

      本篇節錄自《莊子‧內篇‧逍遙遊》,《逍遙遊》一篇的主旨,據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的看法,「是說一個人當透破功、名、利、祿、權、勢、尊、位的束縛,而使精神活動臻於優游自在,無掛無礙的境地。」

三、注釋

1. 惠子:姓惠名施,宋人,做過梁惠王宰相,是莊子的好友。惠施是「名家」的重要人物。他主張「泛愛萬物,天地一體」,認為天地萬物是一體的。同時,他又認為萬物流變無常,因此一個東西不可能有相當穩定的時候,他認為任何東西的性質都是相對的,因此事物之間,也就沒有絕對的區別。惠施的著作沒有傳下來,僅《莊子‧天下篇》中記述了他的一些觀點。
2. 魏王貽我大瓠之種:魏惠王送給我大葫蘆的種子。貽:○粵 [兒],[ji4];○漢 [yí]。贈。瓠:○粵 [胡],[wu4];○漢 [hù]。葫蘆的變種。
3. 我樹之成而實五石:我種植了,它成長而結出果實,有五石之大。石:○粵 [擔],[daam3];○漢 [dɑ̀n]。中國古代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4. 其堅不能自舉也:它的堅固程度卻不能自我支撐。舉:擎、支撐。
5. 剖之以為瓢:把它割開來做瓢。剖:○粵 [瓿],[pau2];○漢 [pōu]。開,中分。
6. 則瓠落無所容:則瓢大而無處可安置。另一說指瓢大而平淺,容不下東西。瓠落:同「廓落」,大貌,空廓貌。瓠:○粵 [鑊],[wok6];○漢 [huò]。
7. 呺然:虛空而巨大的樣子。呺:○粵 [僥],[hiu1];○漢 [xiɑ̄o]。
8. 吾為 其無用 而 掊之 :我認 為它沒 有用處,就 把它打 碎了。掊: 粵[瓿][pau2];○漢 [pǒu]。擊破。
9. 拙於:不善於。
10.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有個宋國人善於製造令手不龜裂的藥物。龜手:氣候嚴寒,手皮凍裂。龜:通「皸」。皮膚因受凍而裂開。○粵 [軍],[gwan1];○漢 [jūn]。
11. 世世以洴澼絖為事:世世代代都以漂洗棉絮為業。洴澼絖:漂洗棉絮。洴:○粵 [平][ping4];○漢 [píng]。浮。澼:○粵 [闢],[pik1];○漢 [pì]漂。絖:○粵 [鄺],[kwong3];○漢 [kuɑ̀ng]。棉絮。
12.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現在一旦賣出這個藥方就可以獲得百金。鬻:○粵[育],[juk6];○漢 [yù]。賣。
13. 說:○粵 [碎],[seoi3];○漢 [shuì]。游說。
14. 越有難:越國犯難。
15. 吳王使之將:吳王就派他領兵。將:○粵 [醬],[zoeng3];○漢 [jiɑ̀ng]。領兵。
16. 裂地:割出一塊土地。
17. 能不龜手一也:同樣一條不龜裂手的藥方。
18. 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有人因此得到封賞,有人卻只是用來漂洗棉絮,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
19. 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為何不考慮繫着當作腰舟而浮游於江湖之上?樽:古代盛酒的器具。這裏是指形似酒器,可以拴在腰間以助漂浮的游泳工具,古時稱「腰舟」。
20. 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可見你的心還是茅塞不通啊!蓬:○粵 [篷],[pung4];○漢 [péng]。一種拳曲不直的草。蓬之心:比喻知識淺薄,不能通達事理,猶如蓬草閉塞的心。
21. 人謂之樗:人們都叫它做「樗」。樗:○粵 [書],[syu1];○漢 [chū]。落葉喬木,木材皮粗質劣。
22. 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它的大樹幹盤結而不合繩墨。擁:通「臃」。中:○粵 [眾],[zung3];○漢 [zhòng]。合。繩墨:木工畫直線用的工具。
23. 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它的小枝彎彎曲曲而不合規矩。卷曲:彎彎曲曲。卷:○粵 [權],[kyun4];○漢 [quɑ́n]。通「蜷」。屈曲,捲曲。規矩:兩種工具,規用以劃圓,矩用以劃方。
24. 立之塗:生長在路上。塗:音義同「途」。
25. 衆所同去也:大家都一同拋棄。去:○粵 [栩],[heoi2]。離棄。
26. 子獨不見狸狌乎:你難道沒有看見野貓和黃鼠狼嗎?獨:偏偏。狸:○粵[離],[lei4];○漢 [lí]。狸子,也叫野貓、山貓。狌:○粵 [生],[sang1];○漢4[shēng]。古同「鼪」,黄鼠狼。
27.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卑伏着身子,等待出遊的小動物。敖:○粵 [熬],[ngou4];○漢 [ɑ́o]。出遊,閒遊。
28. 東西跳梁,不辟高下:東西跳躍,不避高低。梁:通「踉」,跳躍。辟:音義同「避」。
29. 中於機辟,死於罔罟:(往往)踏中機關,死於網羅之中。機辟:亦作「機臂」,捕捉鳥獸的工具。辟:○粵 通「臂」。罔罟:指漁獵的網具。罔:[網],[mong5];○漢 [wɑ̌ng]。古同「網」,用繩線等結成的捕魚捉鳥器具。罟:○粵 [古],[gu2];○漢 [gǔ]。魚網。
30. 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那斄牛,牠龐大的身軀好像天際的雲團。斄:○粵 [離],[lei4];○漢 [lí]。即犛牛。體矮身健,毛長,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飼。尾毛蓬生,可作旌旄。
31. 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雖然不能捉老鼠,但牠的功能可大了。
32. 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為何不把它種在虛寂的鄉土?
33. 廣莫之野:遼闊廣大的曠野。廣莫,亦作「廣漠」。
34. 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隨意地在樹旁無所事事,自在地在樹下躺臥。彷徨:縱任不拘。逍遙:優游自在。
35. 不夭斤斧,物無害者:不遭受斧頭砍伐,沒有東西來侵害它。夭:○粵 [腰],[jiu1];○漢 [yɑ̄o]。屈,摧折。
36. 安所困苦哉:又有甚麼艱難窮苦呢?

四、賞析重點

      此篇的主旨,據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的說法,是「借惠施與莊子的對話,說到用大與『無用之用』的意義。」第一段中,莊子先借惠子與自己對大葫蘆瓜的不同處置來帶出世人拙於用大這話題。如惠子有大葫蘆之種,種成大葫蘆瓜,用以盛水卻不能自我支撐,剖開來做瓢,卻大而平淺,容不下東西。最後惠子覺得它大而無用而擊碎了它。這在莊子看來就是不善於用大的表現。於是,他舉出宋國人賣治療皮膚龜裂藥的故事,說明同一種藥,有人用了它而得到封賞,有人用了它卻只不過是做漂洗棉絮的工作,可見世人多有不善用其大的。換言之,同一東西,不同人以不同方法使用,會有迥異的效果,從而指出善於用大的重要。因此,莊子建議惠子將大葫蘆瓜當作大腰舟而浮游於湖海之上,就不用憂心它大而無處可容了。

      第二段主要講「無用之用」的意義。這裏莊子借惠子的口批評自己:惠子說他有一棵大樹名「樗」,由於它樹幹盤結,小枝彎曲,不合繩墨、不合規矩,長在大路上,木匠們卻不屑一顧。惠子認為莊子的言論就是如此的大而無用,沒人理會。莊子接着舉出野貓、黃鼠狼,以及斄牛為例反駁,認為前二者或伏身以待捕捉小動物,或東西跳躍,不避高低,最終都中了機關,死於網中;斄牛體形龐大,雖不能捉鼠,但功能卻很大。故前二者是機巧,卻沒有好結果,後者是龐大似無用,卻有大用。莊子因而建議惠子將大樹種在渺無人煙處、廣闊的曠野上,還叫惠子逍遙地徘徊其旁、躺於其下,此樹不會遭砍伐,雖似無所可用,卻也沒有遭受禍害。

      綜合上述內容分析可知,莊子一方面從批評別人拙於用大,以提出懂得用大的重要,但在莊子思想中,這並不是終極,能了解「無用之用」的意義境界更高。傅佩榮在《向莊子借智慧》一書中說:「惠施將他(莊子)比擬為無用的大樹,他在回答時,先指出『有用』的限制與危險,也說明『無用』的平安與趣味。但是讀到最後,他好像結合了大樹與人,認為兩者都可以得到保全,並化解一切煩惱。是大樹讓人擺脫了煩惱,而大樹自身也解消了一切煩惱。」顯見「無用之用」之大用。莊子的用心,其實還不止於此,陳鼓應在《莊子哲學》就指出:「莊子喚醒才智之士,要能看得深遠,不必急急於顯露自己,更不可恃才妄作。否則,若不招人之嫉,也會被人役用而成犧牲品。」

      以上是就內容方面的分析,在藝術技巧方面,可從四方面說明:其一是善於以寓言說理。如篇中魏王贈惠子「樹之成而實五石」的大葫蘆瓜之種的寓言,其含意是從惠子的角度說明有些東西是大而無用的,就如莊子的言論。又例如選篇中「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的故事也是寓言,莊子用之以說明同一種事物,拙於用大的人只落得平凡境遇,善於用大的人卻能封官進爵。這樣運用寓言,使文章文字精簡,含意豐富;又使文章充滿故事性,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時又能引發讀者深思,使讀者自行從精簡的故事中思索背後的深意,達到有效的說理效果。

      其二是善用對話。所選的兩段文字各由惠子與莊子的一次對話構成,增加故事的可讀性和現場感。莊子往往又在對話中再加插對話,如選篇文「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的故事,其中「聚族而謀曰」云云就是運用對話,講出宋人聚集族人討論應否賣出不龜手的藥方,結果是決定為了百金而賣之。如此運用對話,一方面突顯宋人對賣藥方是慎重其事,讓讀者好像也參與了他們的討論過程;但另一方面又突顯了宋人的愚蠢、拙於用大的形象,他們隆重其事的決定,最終比起買藥方客的封官進爵是如何的雲泥之別,形成強烈的對比,達至深刻地諷刺世人不善於用大的效果。

      其三,比喻與誇張的高度結合。如篇中「樹之成而實五石」的大瓠是比喻大而無用的言論。後來莊子建議惠子將大瓠當作腰舟則又將之復歸本體,見出莊子遊走於比喻本體與喻體中說理的高度技巧。然而果實有五石之重的葫蘆瓜是世上所無的,這是運用了誇張手法,收到偉奇雄幻的效果,加大故事對讀者的感染力,與比喻手法高度結合。又如莊子提到的「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狸狌,最終死於網罟之中,是比喻自作聰明,好表現自己的世人,不得好死。「其大若垂天之雲」雖「不能執鼠」的斄牛,卻「能為大」,用以比喻看似大而無用之言論,其實卻有大用。斄牛「大若垂天之雲」卻是誇張,這樣又一次顯示比喻與誇張的密切結合,既化抽象為具體、又變平凡之物為雄奇形象,加強說理效果。

      其四,多用對偶亦是本篇特色之一。如「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中於機辟,死於罔罟」、「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即其例。運用對偶,使文字產生對稱美,與整篇以散文為主的文字相配,形成駢散結合的自然效果。

2474 4267

Copyright © Beacon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   精英匯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成員 (上市編號:1775)   |   O/B Beacon College Ltd. 遵理學校有限公司